博士,教授,博士生导师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。现任矿冶工程化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任,锰资源高效清洁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,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所长,兼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、中国化学会理事、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、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、湖南省石油学会常务理事、湖南省有色金属学会理事、全国电解锰创新联盟副理事长,中国有色金属学报(中文版、英文版)、中南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、英文版)、过程工程学报、化工进展、精细化工中间体等杂志编委,曾任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、中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主任、湖南省政协委员、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兼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、长沙市科协常委等职务。 在科学研究方面,近五年来承担国家863项目、973项目专题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军工民口配套项目以及企业合作等项目30余项,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7项,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,省部级一等奖3项、二等奖2项;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,授权40余项,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,其中SCI、EI检索100余篇。在选矿与冶金药剂的分子设计、绿色合成以及高效分离技术方面已形成有特色的研究体系。"硫化矿新型高效捕收剂的合成技术与浮选应用"已实现产业化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,合作指导的刘广义博士论文"硫化铜矿石的综合利用及新型捕收剂研究"获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。曾先后赴美国新泽西州ULTRA ADDITIVES 公司、蒙古ERDENET铜矿、智利SGS公司开展国际科研合作,研究成果在江西铜业、云南铜业等厂矿企业实现产业化和工业应用,年创经济效益达3亿多元。
来源:《矿冶工程》2020年第6期P75-78页
来源:《中国锰业》2018年第4期P142-146页
来源:《矿冶工程》2018年第3期P53-57页
来源:《中国锰业》2018年第2期P1-5页
来源:《矿冶工程》2017年第3期P43-46页
来源:《中国锰业》2016年第1期P32-36页
来源:《中国锰业》2014年第4期P23-26,35页
来源:《金属矿山》2012年第12期P66-74页
来源:《中国锰业》2012年第1期P1-6页
来源:《中国锰业》2011年第4期P1-7页